概述痔疮又称为痔,与正常情况相比,可出现肛门不适、出血、瘙痒等表现。对于痔的发生,通常考虑与直肠下端黏膜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迂曲有关。症状正常情况下,肛管上续直肠,向后下绕尾骨尖终于肛门,肛门周围皮肤形成辐射状皱褶,同时并无出血、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

而在不良排便习惯、长期饮酒、大量进食刺激性食物的因素影响下,可引起痔的发生,临床根据所在部位不同多分为外痔、内痔、混合痔,其症状特点具有一定的差异。外痔主要临床表现是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急性血栓形成时,可伴有肛门剧痛,称之为血栓性外痔。

内痔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间歇性便后出鲜血是内痔的常见症状。未发生血栓、嵌顿、感染时内痔无疼痛,部分病人可伴发排便困难。

混合痔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内痔发展到Ⅲ度以上时多形成混合痔。混合痔逐渐加重,呈环状脱出肛门外,脱出的痔块在肛周呈梅花或环状,称为环状痔。脱出痔块若被痉挛的括约肌嵌顿,不能有效还纳于肛门内,以至水肿、淤血甚至坏死,临床上称为嵌顿性痔或绞窄性痔。

病因对于痔的形成,临床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学说:肛垫下移学说:在肛管的黏膜下有一层环状肛管血管垫,疏松地附着在肛管肌壁上,排便时主要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向下,排便后借其自身的收缩作用,缩回到肛管内。弹性回缩作用减弱后,肛垫则充血、下移并增生肥大形成痔。静脉曲张学说:通常认为痔的形成与静脉扩张淤血相关,也与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血流淤滞有一定的联系。可引起直肠静脉回流受阻的因素很多,如长期的坐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盆腔巨大肿瘤等。治疗正常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建议日常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增加饮水。同时也可适当进行运动,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并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对于患有痔的患者来说,其治疗原则为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而非根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因此,一般情况下应先改善生活习惯,另外也可通过热水坐浴、局部热敷等方式进行缓解。此外,也可采取硬化剂注射,如鱼肝油酸钠等,或是胶圈套扎疗法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通过痔单纯切除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