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为农业之本,每年的粮食种植都是各地政府工作和关键所在。而水利工程则是保障农田能够正常进行播种的关键因素,我国近年来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投入是有目共睹的,各种财政拨款都在为水利保驾护航。
只不过这样利民惠民的政策却面临难以实施的尴尬境地,在河南鹿邑县就发生这样的事情。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由于村子的水利工程无法使用,已经影响到当地农民正常的农田种植,这让当地的农民焦急万分。究其原因,配套设施不齐全,有关部门工作不到位是最关键的因素所在。

电力不同,千万工程成摆设根据对附近农民的走访和了解中得知,这项工程于2019年开始兴建。当时工作人员表示这个水利工程完成之后,大家便可以通过刷卡来让水流出来,进行农田的灌溉。这样方便的智能方式令大家都非常激动和兴奋。
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5700万的工程完工之后,大家发现由于设施搭建的位置旁没有任何电路系统和基本设施,最终导致庞大的工程彻底成为摆设。于是为了不耽误农田的播种和灌溉,农民们只能自掏腰包购买发电机和电泵,原本的惠民工程却让农民花费更多的费用。

推诿说辞,三年无果发现没有电力配套之后,农民们也曾经多次想办法联系有关部门。村里的领导也是经常到各个部门去咨询这件事情,但是每次工作人员的说辞都是让他们再等等,就这样三年的时间过去,事情还是没能等到专业的答复。
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已经被媒体曝光过很多次,有的部门为了不给自己招麻烦,遇到事情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推脱,将责任甩手。正是因为工作不到位才导致很多的惠民工程和政策最后成为一纸空文。
希望相关的责任部门能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农民们早日用上这耗资巨大的惠民工程。
这些水利设施并不真正的实用,而且对农民简直是无利有害,农民都得自己再重新打进去,进行灌溉浇水,这个水利设施也是让农农民苦不堪言。
主要原因是工作不到位,相关的配套设施不齐全,让本身的利民政策变成了摆设。
三年不通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这个整个的施工存在着很多问题,而且还有很多地方资金不到位,存在着很多背后一些黑幕,所以就是没有通电。
水利设施投5700万元3年不通电,背后的原因是配电箱围墙里不是砖而是白色塑料泡沫,只是样子货,所以根本用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