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

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凯尔泰斯·伊姆莱

1929年11月9日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犹太裔的普通市民家庭。19M年,14岁的凯尔泰斯被投到德国纳粹设在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又被转到了德国境内的布亨瓦尔德集中营,直到1945年被苏军解放。

1946年在布达佩斯《火花》报社开始了最初的记者生涯,1953年开始自由撰稿人的写作生涯。先后写过三部音乐轻喜剧,并获得成功。六十年代初,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命运无常》1975年,以自己少年时代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为素材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命运无常》经过了近十年的辗转努力,终于得以出版。

六七十年代,翻译了大量的德文作品,其中主要在尼采、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等。

1977年发表两部中篇小说《寻踪者》和《侦探故事》,之后相继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哭祷》,中篇小说集《英国旗》,日记体文集《船夫日记》及《另一个人》,思想文集《被放逐的语言》与电影剧本《命运无常》等。

曾获德国布莱登堡图书大奖,匈牙利最高国家文学大奖——科舒特奖,德国语言与诗歌学院一等奖,莱比锡书展大奖,德国国家最高文艺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作品:《英国旗》

200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不但使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匈牙利犹太族作家凯尔泰斯·伊姆莱一夜扬名,也突然揭开了人类不愿正视的疮疤。这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囚在一个用血痂做茧的狭小空间里,揣着恐怖的记忆和绝望的希冀默默写作了半个世纪。

世界文坛上,以大屠杀为主题写出不朽篇章的作家很多。为何偏偏匈牙利的凯尔泰斯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呢?这正如瑞典文学院所指出的,凯尔泰斯的作品探讨了“在一

个人们受到社会严重压迫的时代里继续作为个体生活和思考的可能性”。他的小说中“没有任何道德愤慨和形而上抗议因素,可恰恰正是这一点使得他的描写获得了令人震惊的可信性”。这段话实际上在肯定凯尔泰斯作品的深度和高度以及艺术独特性的同时,已将他同其他大屠杀文学创作者区别了开来。要了解凯尔泰斯,不仅要读他的处女作《命运无常》,更要读他在文学成熟期的颠峰之作《英国旗》,这样才能寻踪作家思维的轨迹,才能理解作家作品的深刻内涵。从创作时间上看,两部著作相差了近三十年;从小说内容上看,《英国旗》是《命运无常》的续篇;从文学角度来看,《命运无常》是在传统小说的写作中隐现了“凯尔泰斯式思维”的火花,而在《英国旗》中,“凯尔泰斯式思维”已经与“凯尔泰斯式文学风格”完全统一了。品读凯尔泰斯的小说《英国旗》,是进行一次孤独的、震人心魄的心灵历险,凯尔泰斯是世界文坛上罕见的几个能够用文字直接、准确地表述思想的作家之一。凯尔泰斯不是为了讲述故事而讲述,也不是为了记录历史而写作,正象作家在小说中所说的:是为了能够“继续活下去”,是为了“表述跟本就不可能表述的生活”。凯尔泰斯·伊姆莱是位名副其实的作家,他为了精神上的生存而写作,为了做人类的证人的写作,他用自己微弱的、个体的声音,对人类“曾经发生过的、现在仍在发生、而且将来还会发生的堕落”发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