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报告:超6成人年终奖不到1万元,行业差异大,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表述根本就是温柔型的,应该说:超6成的人根本就没有年终奖!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不少企业的高管主要收入来自于年终奖,要说年薪吧,也就30万,50万的,但年终奖呢,或就几百万元了。主要的物质收入,来自于年终一大笔的收入。

还有些知名上市公司,比如腾讯,阿里之类的,什么14个月,14个月薪水的,年终奖也不少,那些业务部门更了不得,赚几千万上亿的话,普通员工都能分个上百万。

但现实的现实,多数人根本就没年终奖,春节放假7天,一般人会请几天假,凑个10天,14天什么的,如果在多出来的几天不会被公司扣钱,回家的时候同学朋友都会说:你在的公司待遇真不错。

唉,现在可好,大家都以为年终奖是一大笔钱,没拿到年终奖的我真不好意思开口回答了。我们难道忽视了,更多的中小公司是30人规模以内的吗,更多的公司是能勉强维持的公司吗。

只能有最后一招了,碰到小孩子时别问他们的成绩,不然他们就会问你的年终奖,既然并不是多数小孩都能考高分,也就不是多数的成年人有不错的年终奖,我们就相互饶过吧。

只有可怜人相互可怜一下。

严重质疑该年终奖报告的真实性!

按照该报告的说法,就是有40%的职场人,拿到的年终奖是超过1万元的。这怎么可能?除非你限定在北上广深,否则这个结论我是严重质疑的!

要知道各大中城市的平均月薪才多少?以青岛为例,统计的平均工资是6800元,实际上大部分职场人的月薪在三四千左右,人数最庞大的一线工人清洁工保安等等甚至在2000多。你说他们年终奖能有一万?鬼才信!而格子间的白领,大多数也到不了一万的。要知道,这还是沿海城市青岛!

而且这个结果,也和亲身感受不符。我也走访了一些朋友,他们普遍反映今年年终奖低于去年,甚至有些公司都没有年终奖。还有的公司别说年终奖了,不裁员就算好的啦。而年终奖高于一万的,委实不多!

以我自己的公司为例,上年年终奖是6个月的工资,还是挺高的。今年的年终奖是0,一分钱也没有。

请撰写调查报告的机构,有些科学性,别误导读者。尤其是这种一眼看过去就错误的结论。还什么“六成受访者拿到的年终奖符合或超过预期,六成受访者拿到年终奖未超过一万元”。你找10个年终奖50万的人做访谈,是不是结论就可以改成:今年年终奖全部超过50万,职场人全部表示对今年的年终奖表示满意。

尊重事实,这是调查的基本出发点!而大多数的调查都是为了某个目的,再去做调查,从而为某个目的提供数据支撑。悲哉!悲哉!

世界500强全国培训经理,资深管理与职场专家,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请点击【关注】,欢迎留言交流讨论。

这个调查报告在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之际发布,具有非常实用的参照价值。或许会影响部分人,在新的一年里的城市选择与职业方向。

主要说下城市选择。

《2018年终奖调查报告》显示,在年终奖城市排名中,上海、北京与深圳占据了前三位,没有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三个一线城市仍然是求职者心之所向的魅力之城。虽然这三个城市的房价水平也是超高,房价收入比还未入正常压力的线内,但收入水平与年终奖水平相对国内其他城市高,也是一个事实。最近各地的2018年的经济总量数据出笼,从人均GDP这个角度来看,北京以14万元的人均GDP,在国内各省市中居于首位;上海则以人均GDP13.5万元,位列第二。这就是实力,想低调也不允许的实力。

所以事实证明,卖掉北上深的房子,到二三四线城市透口气,实现点闲适生活的梦想,并不是很正确的选择。机会少了,赚钱少了,卖房子的一锤子胜利感,也会在时间里被冲淡与褪色。

我们还注意到重庆与西安也冲进了前五,重庆自然不必说,西安最近房价涨得飞快,引来各方的关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数据中,西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22.4%。有分析认为,西安推动的人才引进政策,使得住房需求大增,使得房价有了上冲的动力。不过,对各路精英而言,西安年终奖有如此好的表现力,这是比政策更有说服力的东西。

其次说下行当选择。

选择好赛道对个人发展是相当有利的,每个人的一辈子就那么多的时光,选择到好的职业方向,会使得前程多姿多彩。年终奖虽然不能说明全部,但是至少也能说明点问题。

从产业角度来讲,能源/矿产/环保行业是第一梯队,金融业是第二梯队,房地产业是第三梯队,商业服务是第四梯队。不属于产业方面的,这里就不分析了。这个排序说明,资源型的行业,仍然发得起较多的奖金,创新型的行业仍需要更多的扶持。

最后说下“超6成人年终奖不到1万元”这事。

发年终奖这事跟企业效益有关,发多少甚至不发也没有硬性的规定。不过,年终奖肯定是一个企业能否吸引到或留得住更多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年终奖报告:超6成人年终奖不到1万元,行业差异大,对此你怎么看?

近日《2018年终奖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重庆和西安在年终奖城市排名中冲进前五,前三由上海、北京、深圳三座一线城市占据。能源/矿产/环保行业排名位列第一,金融行业排名第三。整体来看,六成受访者拿到的年终奖符合或超过预期,六成受访者拿到年终奖未超过一万元。

看到这份年终奖的调查报告,绝大多数的网友都在怀疑它的真实性。一些网友表示,企业还拖欠他们的工资都没给,春节前能够付清就很好了,哪有年终奖可以发给你呢?还有一些白领坦言,去年年终奖金还是不错的,今年企业效益不好,年终奖金为零,何来的四成受访者年终奖金过万之说?

其实,上面的这份年终奖的调查报告划分了行业和城市,肯定具有一定水份的。现在一些企业的高管平时收入也就几十万,到了年底一拿年终奖就几百万,于是再去与广大职工一平均,这个年终奖的数据就会参有很大的份。所以,真正年终奖能拿万元以上的职工还是极少数。

此外,这份报告列举了能源/矿产/环保等情况还不错的,也就是说这些行业的多数企业都能发得出年终奖金,这些行业的职工要比那些勉强能发出工资的企业职工相比就算是幸福的。现在,很多企业效益不好,就宣布提前放假,让职工带薪连续多休息几天就算福利了,能发得出年终奖就算是福利很好的企业了。

更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仅是拿年终奖拿得最多的企业,与不发年终奖企业相对比,能拿得到万元年终奖的职工是极少数,能够拿得到年终奖的职工是幸福,没有年终奖还要过大年的企业员工就悲催了,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上面这份年终奖的调查报告,把年终奖能拿万元说成有四成,这其实是对我国企业的年终奖金发放过于乐观了,其实多数人还是在过只有微簿收入,却没有年终奖金的日子。

年终奖报告:超6成人年终奖不到1万元,行业差异大,对此你怎么看?

又一年要过去了,自己又长了一岁!暂且先不论整个2018年的得失,先来说说年终奖!我个人觉得吧,单纯比较年终奖的多与少,意义并不大,只要有年终奖,就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年终奖报告:超6成人年终奖不到1万元,行业差异大,对此你怎么看?

2018年未完成盈利目标

我们公司规模比较小,主要是做私募股权投资!原本2018年制定的目标是净利润增长50%,但是2018年,整个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募资难度极大。据前两天年会总结上的数据,2018年只比2017年多挣了100多万而已,远没有完成指标!

年终奖报告:超6成人年终奖不到1万元,行业差异大,对此你怎么看?

公司奖金组成制度

就我所知的,除工资以外,公司奖惩制度分为:绩效考核、基本福利、奖金三大块!

1、绩效考核。2018年整体业绩并未完成,所以这一块公司所有人都被扣钱了,当然由于市场环境的客观因素,扣的并不多而已!

2、基本福利。我们公司的基本制度早已明确,年终福利为1~3个月工资。2018年初是2个月工资,而今年只多发1个月而已!不过,由于工资是每月10号发,因此会提前发放2月份的工资,这个还算很人性化的!

3、奖金制度。其实这才是重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拿多少钱回家过年!而我们公司通常的做法是:拿出上一年度增长盈利的20%,按提前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个约定比例在年初绩效考核承诺书中会有详细的计算方式!我们项目组大概可以分到35%左右,按今年的未完成绩效的情况,估计也就7~8万元,还要好几个人分,实在意义不大!

年终奖报告:超6成人年终奖不到1万元,行业差异大,对此你怎么看?

总之,今年公司效益差的很,年终奖并没有多少!而这两天公司财务和行政正在做统计,明后天需要每个人签字确认,到时候才知道自己具体能拿多少年终奖啊!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实事求是地讲,如果真的是六成受访者拿到年终奖未超过一万元,应当是比较乐观的分析和调查。事实上,这项调查,应当是建立在绝大多数有年终奖的单位或企业,而不是所有单位和企业,代表性还存在一定问题。

实际情况是,有一些效益较差的企业,不仅没有年终奖,可能连工资也不能发全,欠薪现象也是存在的。也就是说,能够把工资拿全,已经是一些企业最高兴、最期待的事,更别说还有奖金了。如果再有一点奖金,这些企业的员工一定高兴得不得了。

剔除没有奖金的企业和单位,再对有奖金的企业和单位进行调查,那么,六成左右奖金没有达到一万元,也是基本符合实际的,拿到高额奖金的则比例比较低。当然,拿高额奖金的数额也是相当惊人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奖金问题上,最多的与最少的差距是相当大的,没有奖金的,则就更是谈都不要谈了。

越是在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奖金的差距就越大,拿不到奖金或奖金很低的企业和单位就比较多。这是现实,也是改变不了的现实。

感谢有机会回答问题。茉莉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感受的。例如茉莉的前公司,是一个国企,是没有年终奖的,最多给多一个月的工资,一般就是税后5-7千元,当然茉莉说的是一般管理人员的情况,可能工人还会更少,但是中层管理人员就会很多。不同的层级之间差异非常大,所以茉莉才辞职,因为普通员工实在是太辛苦了,收入和付出完全不匹配。

同样的,茉莉以前在一个美资企业,我们是有年终奖的,最少两万,然后还有特殊贡献奖,这个就会依据部门的绩效而定,反正最少也有一万。

只是这个企业后来要全部都搬到上海,所以不得不离开。

综合来说,反观这几年的形势,反而觉得一年不如一年,现在的经济情况确实不如往年,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互联网经济,所以大家还是静静的先储存力量,等待机会的来临。

我觉得这个调查完全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首先,是不是所有工薪族都能拿到年终奖?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你调查能拿到年终奖的这些人,原本就是有失偏颇的。大家更想知道的是,能拿到年终奖的工薪族,和拿不到年终奖的工薪族,两者之间的比例是多少?是否能拿到年终奖的工薪族,只是极少数?

年终奖报告:超6成人年终奖不到1万元,行业差异大,对此你怎么看?

其次,上海、北京、深圳三座一线城市年终奖最高,这是因为这三座城市本身高物价高房价,年终奖自然水涨船高。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原本就不均衡,年终奖绝对金额高,不代表在这里打拼的工薪族就很幸福快乐,前阵子不是还有一个帖子,说自己年薪50万却活得穷兮兮么?

最后,六成受访者拿到年终奖未超过一万元,同样是因为调查遍及各大城市,而城市之间的工资水平原本就是天差地别!北京的工作和成都的工作,如果是一样的薪资水平,锤子科技还有必要搬到成都去么?而且2018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万科都在高喊“活下去”了,还能发年终奖的公司,已经跑赢了半数以上的同行。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这种报告基本符合现实,而且行业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也是很正常的,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

我作为一个国务院直属事业编参公执行单位,自从该单位成立以来没拿出年终奖,因为这样的单位就根本没有年终奖这个概念,属于没有奖金的那个4成范围,也是一个苦逼的行业。而且,这个行业也是大鱼吃小鱼,上级机构被下级机构的待遇高出不止一倍。下面的人还敢怒不敢言,有冤无处申。最为无聊的是,有时候连基本的工资和人头经费都难以保障,比如2019年1月份单位70多位员工发工作需要60多万元资金,而上级单位拨付的资金才50多万元,大家感受这个单位已无法让人具有奋斗的动力了。

而我身边的市政府公务员的同学们、朋友们年终将都拿了2万多元,还有烟草、税务、财政等部门的年终奖则更高。因此,奖金有差距,也是体现不同行业的绩效的重要标志之下,没有办法 ,收入差距的客观存在是事实。

我作为没有年终奖单位,我们的心也已适应了这个状态,看到别的同学单位有年终奖我们也习以为常了。心态好就行,再说了心态不好又能怎么样呢?

超八成人,没有年终奖,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