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痛风是尿酸盐沉积所致的关节病,多可发生于四肢关节,也可发生于耳廓等软组织部位。痛风主要由于嘌呤代谢缺陷、家族遗传或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等。部位痛风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等症状。当处于急性关节炎期及间歇期时,以单侧第1跖趾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最常见。

而发展到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尿酸盐不易透过血脑屏障,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几乎在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结节,但以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组织多见。体表痛风结节的好发部位是外耳,尤其以耳轮和对耳轮多见;其次为尺骨鹰嘴、膝关节囊和肌腱;少数见于指、掌、脚、眼脸、鼻软骨、角膜或巩膜。表现急性痛风发病急骤,多在夜间发作,表现为突然关节肿胀和剧痛,局部组织明显发红、发热和肿胀,剧痛难忍,关节活动受限。形成痛风结节表现为突出表皮,呈淡黄色或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结节,数目不等;大者如鸡蛋,小者只有米粒大小。质地坚韧或较柔软;可随体积增大,表皮变薄或损伤而破溃,可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病因痛风主要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尿酸盐沉积在组织内引发病变,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风患者多与家族遗传有关,酶及代谢缺陷可能导致。继发性痛风患者可由于肾脏功能障碍,多种疾病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排出受阻导致;饮食不当,大量饮酒或食用海鲜等高嘌呤食物可能导致痛风发作。尿酸盐在关节处沉积,可表现为关节处的疼痛。治疗痛风发作急性期发病急促,疼痛剧烈,异控制关节炎症,抑制粒细胞浸润为目的地,首选秋水仙碱片,疼痛明显者多选择依托考昔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抑制疼痛。急性期后,可遵医嘱应用苯溴马隆片等药物促进尿酸排泄;或使用非布司他片等药物抑制尿酸生成,改善症状。
